来到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此刻心里满是这几天积攒的温暖与触动——不单是书本里的宏大叙事,也是那些汗水滴落的瞬间、林间的蝉鸣、纪念馆玻璃柜前屏住的呼吸,还有老师们眼底的真诚。
抵达日下午的专题课上,老师没有罗列艰深的理论,而是将历史的厚重娓娓道来。当听到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背后竟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的坚守,我忽然懂了什么叫“信仰有重量”——它不在口号里,而是在一位母亲送别儿子时颤抖的手里,在新娘等待新郎28年未归的白发里。带着课堂上的感动,当晚我们观看了《红旗不倒大别山》情景剧。当灯光暗下,舞台亮起,白天听到的那些故事在眼前活了起来。演员们用真挚的表演,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那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是如何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着心中的理想。剧中每一个场景都让我们更加理解为什么红旗能够在这里始终高高飘扬 。
重走志仁小道时,3.5公里的山路走得并不轻松。阳光穿过密林,蝉鸣像一层纱裹住山野。走到终点歇脚时,我们掏出信纸写信。笔尖沙沙响时,山风忽然掠过脖颈,那一刻我莫名眼眶发热——80年前,年轻的共产党员王志仁踩着这条秘密小道传递情报时,是否也在某个石头上歇过脚?是否听过同样的蝉鸣?我在信里写到:“但愿今日汗水浇灌的初心,十年后依然干净。”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37位将军的雕像静立。当手指抚过纪念墙上密密麻麻的姓名,才发现其中许多人牺牲时不到20岁——和我们一样的年纪。我们献上的花篮轻轻放在纪念碑前,像把未尽的青春轻轻交托给后来者。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半截生锈的步枪让我停下脚步。它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仍旧如当年的模样。烈士纪念碑前,安静的只有风声,我看见身旁同学悄悄用袖口擦了眼角。原来真正的教育不需要说教,一块锈铁、一个数字,就足够震醒灵魂。
这次学习让我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学校和星火训练营这样一个平台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寻根之旅,让我们在“行走的党课”中深刻理解红色的基因是生命的底色;感谢干部学院的老师们,专题课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志仁小道上鼓励我们坚持的背影,甚至在烈日下递来的一瓶水、一碗解暑的绿豆汤……这些细节让我们懂得: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是用心点燃心。
某天夜晚回房间的路上我远远看着大别山的轮廓,月光给山峦镀上银边,像一尊横卧的守护者。忽然想起烈士陵园里刻着的那句话:“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的事业中。”
从今天起,让我们带着山的重量回到校园:当在图书馆熬夜备战竞赛时,请记得志仁小道终点的山风——那风曾吹拂过革命者的衣襟,如今正托起我们的翅膀;当组织同学走进社区服务时,请想起展厅里一份份泛黄的文件——真正的星火担当,是把理想种在他人需要的土壤里。
我们带走的不只是结业证书,更是大别山这片红色热土馈赠的精神指南针。此山此别,此心长明。愿我们永远做追光的人,更成为点燃他人的火种!
作者李琰,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星火训练营”学员
前一条:没有了